武义县建立“全链条治欠”机制 营造安“薪”用工大环境

浙江职信网 职称新闻

近年来,武义县聚焦基层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以“根治欠薪”为目标,全面深化信息化监管、延伸执法检查、拓宽维权渠道,持续优化实体经济用工环境,实现和谐劳动关系和营商环境“双维护、双提升”。去年以来,该县累计办结劳动纠纷案件483件,成功为1967名劳动者“讨薪”3315.73万元,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省级无欠薪县”。

一、“智控+网控”,加强事前监管降风险

一是创新数字化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在全县在建工程领域全面推广“工资支付监管平台”,上线“实名制管理”“分账管理”“银行代发工资”“按月足额支付”等6大模块,并联合人民银行、住建局等部门,对各项目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全流程动态监管,对欠薪隐患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介入,实现欠薪问题“未病先治”。截至目前,平台已覆盖全县73个在建工程,实名制达97.26%、线上发薪率97.26%,累计发放工资3.63亿元,成功干预问题73个。

二是搭建多样化线索反映平台。在传统窗口投诉基础上,创新推广“12333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微信小程序、“E人社欠薪反映”公众号、“我的工资有话说”维权二维码等多种形式,群众只需手机端填写欠薪单位、金额、时间等信息,即可同步送达劳动监察大队,实现“投诉举报零次跑”。去年以来,累计收到482名群众的线上投诉139个,受理率100%、限时办结率100%。

三是织密网格化巡察监管体系。借助“浙政钉掌上执法”平台,在体量大、流动性强、欠薪风险高的建筑工程领域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将全县73个在建工程划分为7大网格,成立由人社、行业主管部门、属地政府成立的网格监管联队,常态化开展各大网格双随机检查。目前累计开展网格巡察600余次,建筑工程欠薪案件发生率较之前下降21.5%。

二、“联合+联动”,系统治欠追薪提效率

一是治欠力量专班化。在落实属地主管责任的基础上,建立由人力社保局、法院、公安局、住建局等10个部门和欠薪企业属地镇街联盟共同参与的“10+X”应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住建部门建筑行业主管责任、公安部门欠薪案件审办责任等部门职责,形成治欠合力,该机制建立以来,累计共享信息1056条,开展应急联动346次,企业欠薪案件同比下降27.3%,调解率提升至98.5%。

二是行政司法一体化。创新“先予执行”机制,一方面完善行政与司法衔接,案发初期即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确保资产不流失;另一方面在案件调查后出具行政文书或引导企业主与劳动者达成仲裁调解书,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立即启用不经评估径行拍卖机制,快速处置变现资产,达到清欠目的。截至目前,通过先予执行处理欠薪案件14起,涉及劳动者782人,追讨工资743.6万元。

三是兜底保障责任化。大力推行欠薪连带清偿责任承诺制,与各镇、街、联盟联合制定租赁企业责任规范,要求在厂房或者机器设备租赁之前,承租双方需签订责任书,明确承租方的欠薪连带兜底责任同时,督促其加强监管自律。目前,累计签订责任书756份,租赁企业欠薪发生率下降20.6%,处置速度提升30%以上。

三、“规则+规范”,维护用工环境促发展

一是“红黑榜”奖惩机制。出台《武义县企业劳动保障信用体系管理办法》,每年开展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评比,对A类诚信企业进行公开表彰并下调企业工伤保险费率0.1%。同时,将欠薪企业列入“黑名单”,推送信用联合平台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倒逼企业规范经营。去年以来,评选A类诚信企业12家,黑名单在列企业5家。

二是业内规范自律自治。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业内自律自治机制,每年组织开展集体合同申报备案等工作,并选取代表企业进行业内自律自治试点引领,通过对行业内的劳动条件保障、工资标准等进行规范化约束,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增长比例、员工权益保障等内容,逐步形成行业自律自治规范网,优化业内用工环境。截至目前,先后组织3家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公约24条、组织签订集体合同91份。

三是社会力量多元共治。加快推进全县在建工程领域劳资专管员、劳动保障调解员、公益律师等规范化建设,打造专业化劳资员队伍、镇街联盟联合调解队伍、法律援助队伍等三支队伍,充分发挥专管员、乡贤、新居民、律师等多元力量,对欠薪案件开展快调、速调、联调,确保劳动纠纷调解在基层。目前,带证上岗在建工程劳资员151人,基层受理案件1356件,调解成功1286件,占比达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