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突出“五个坚持” 面向海外招才引智

浙江职信网 职称新闻

今年以来,嘉兴市紧紧围绕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突出“高精尖缺”,大力推进海外引才工作,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长三角人才集聚“强磁场”。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员1103名,其中硕博人才617名;2名创业人才入选人社部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列全省第一。

一、坚持政策惠才,迭代升级海外引才计划

坚持完善全市一体、上下贯通、各具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实施“精英引领计划”“优才支持计划”“硕博倍增计划”、大学生“550”引才计划等一系列购房补贴、专家津贴、子女就学人才政策,构建从顶尖人才到基础人才的全方位政策支持。连续四次迭代“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实施办法,从资助金额、遴选渠道等方面逐步升级,到优化海外高层次人才储备和人才项目快速落地的全面升级;在内容设置上,增设青年人才项目,放宽创业人才项目申报学历要求,更加注重引进海外青年人才和提升项目实效;在项目评定上,增设属地认定途径,赋予各县(市、区)更大的自主评定权,选才方式更加灵活高效;在政策支持上,更加注重对人才企业成长发展的后续支持,完善项目升级和退出机制。

二、坚持活动聚才,持续擦亮海外引才品牌

通过高规格、国际化的人才盛会,向全球创新者发出邀请。连续8年举办嘉兴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成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嘉兴交流合作的知名品牌。连续5年举办“红船杯”嘉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高层次人才项目报名参赛,成为该市在全球引才的一张“金名片”。第五届“红船杯”嘉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全球1203名精英人才参赛,创历年新高,其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参赛项目数量增长21%,参赛项目中有院士团队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领衔项目15个,51%具有博士学位,60%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落地率比去年提高30%。今年创新举办“嘉人有约”“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季引才、全球QS前100名高校博士后工作站海外青年人才云聘会、2021百所高校嘉兴行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人才的集聚度、活跃度和贡献度。

三、坚持项目引才,刷新突破海外引才目标

利用嘉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位优势,紧盯重点产业,注重在人才项目落地上出实招下苦功,全方位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嘉兴创业创新。开展2021“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领军人才集中评审,共有275个项目入围综合答辩,遴选194个重点领域高端人才项目,其中75%具有博士学位,65%具有海外经历,143个项目已经落户嘉兴,落地率和同期遴选率达历年新高。“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自2010年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参与。截至目前,累计遴选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370名,创业领军人才企业实现产值828亿元,纳税27亿元,超过财政总投入1.7倍,创造就业岗位3万多个,其中上市挂牌47家,营收超亿元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46家,已形成了以人才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为主体的新模式,为下一步产业聚集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发展保障。

四、坚持平台助才,加速推进海外引才成果

联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推进孵化移植,连续6年开展“精英计划”海外项目孵化移植评审,目前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英国等地建立起10个海纳离岸孵化器、12个联络处、1个技术中心,可覆盖25万海外学子,已有30多个孵化移植的人才项目认定为领军人才项目。拓展人才发展空间,新引进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北理工长三角研究生院等重量级人才平台,不断提升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注重抓实全市海外引才载体建设,联合各类科研院所、高校、重点科创平台,首次在2021年嘉兴市春季人才交流大会上设立高层次人才招聘专区,并在全球QS前100名高校进行全方位宣传。今年,共开辟欧洲高层次人才专场云聘活动8次,举办各类海内外云聘会36场,收到意向简历2万余份,达成意向2567人次,海外人才到岗率、博士后工作站推动引进工作均列全省前列。

五、坚持环境留才,持续做优海外引才生态

始终坚持营造爱才敬才的人才环境,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多领域、广覆盖的人才服务。在线上,深化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加快数字化改革,建设嘉兴人才码和云平台,入库人才超60万人,推出人才服务50多项,拓展线下应用场景230多个,兑现人才奖补资金2.3亿元,实现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推动人才服务资源集成化。在线下,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常态化为人才企业提供服务;打造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智立方”等人才服务综合体,开展政策宣讲、项目路演、平台对接等活动,帮助人才解决子女就学、安居保障、金融服务等“关键小事”;围绕湘家荡、天鹅湖等美丽湖畔建设一批世界级的科创湖区,“一湖一品”打造人才的创新共享圈、品质生活圈、文化交流圈,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截至202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123.4万人,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130人,形成了人才加速集聚的良好态势。